2019年已过去,整体上国内云计算领域波澜不惊,由前几年的轰轰烈烈到现在润物细无声。于2019年下半年,中国移动开展“云改”,明确了移动云战略性关键业务定位,提出三年进入国内第一阵营的目标,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为中国云计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期待。
近期,一位电信运营领域战略专家以“蓝军”谈了他对于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的战略定位、战略执行的看法,并开出“良方“。《苏研还是苏研,远不是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!》(作者:付长冬博士)(点击阅读)。受到刺激,笔者从第三方角度,也谈一点自己的想法。
1、 浅谈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
根据信通院的数据,国内云计算市场2019年公有云增速为42.1%,私有云市场增速为22.3%,整体保持高速增长,预计到2022年达2901.6亿元。从结构上看,IaaS占比约71%,SaaS占比约23%,其余为PaaS,市场仍然是市场驱动阶段。根据IDC的2019年上半年数据,国内公有云IaaS+PaaS市场份额,阿里云、腾讯云、AWS、天翼云、华为云位居前五,AWS进入了前三,华为云进入了前五。由于竞争加剧,头部厂商显现,后期中小型的云服务厂商会加速淘汰。云计算已经度过了炒作期,被社会广泛接受,已经成为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(2018-2019年云主题的各种大会逐渐少了,不代表云不重要,而是说大家都接受了)。
云计算提供IaaS/PaaS/SaaS服务,区别于传统的某一类计算、存储或者软件产品,云基本可以满足IT基础架构所有需求。上云进程上,早期是计算、存储等资源的池化管理,部分互联网系统(如门户、电商)上云,其次是内部IT系统、大数据存储,接着是核心数据、生产系统。每个行业的上云的进程不同,目前很多公司只是第一步的资源上云,距离整体云化还很远。客户需求上,随着各行业上云的推进,云与行业融合逐步加深,对云的需求不仅是基础资源,对PaaS、SaaS提出更多需求,云将承载更加丰富的能力。全球云计算市场,SaaS+PaaS占比约80%,已经进入了应用驱动的阶段。新技术应用上,因企业对公有云和私有云、不同厂家的云(美国平均一个企业用4.9个云)多云管理成为趋势,应用也由“上云”进入开发具有云特点的云原生应用。同时,人工智能与云的结合,为云增加了“大脑”,更加智能化;而5G商用,为云、边缘计算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,带来无限可能。IT云化、企业上云是个长期、持续的过程,随着云化进程的加深,需求的变化,新技术应用等,云的内涵和价值也在持续发酵和演进。经历了前期发展,云重心已经由资源层面上升到业务层面,云的价值由过去的降低成本成为融合创新的平台。
宏观上,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鼓励5G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。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,而云计算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。对于中国移动,在个人和家庭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,政企和数字化业务成为数字化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。随着上云进程,未来企业的数据和信息化都会在云上,数据的传输也会在云间传输。以AWS为例,通过自建和租用,构建了AWS骨干网。流量的走向:从用户->运营商网络->云POP->云 骨干网->云 数据中心。因此,“没有云就没有网“不是危言耸听,至少云业务已经是网的”护城河“。大力发展云业务,既是运营商传统网业务的延伸,也是新型数字化业务发展的基础。
2019年中国移动发布“5G+”、“5G+AICDE”计划,对内实施“云改”,明确移动云战略性关键业务定位,目标是三年进入国内第一阵营(应该是前五)。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承担研发、运营、建设和支撑一体化职能,统一提供云产品和服务能力,优化了政企、省公司、云能力中心协同关系,从投资、产品、运营等多方面加强云业务的发展。中国移动“云改”应该是面向未来3-5年(至少)的战略,符合社会数字化经济、中国移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为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提供了“云“动力。(虽然比别的厂家晚了些,还是搭上了末班车)
2、 头部云服务商的共同特征与运营商优势
全球云服务上,AWS、Azure、阿里的“3A”位居前三,引领着行业的发展,初步总结这三个头部企业,有如下特征(包括但不限于):
1) 自有业务需求拉动:云发展的初期,一开始是满足企业内部需求,后来利用边际成本,就把这项业务对外提供服务。AWS和阿里的电商业务,Azure发展也得益于offcie软件云化,因此“内需“很重要。国内一些云创业公司,发展简单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自有业务,缺少稳定的业务和收入。
2) 长期持续布局:前面说到云是新型基础设施,既然是基础设施,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建成的。阿里云成立与2009年,AWS更早,均要求企业长期持续的战略投资和全球化的布局能力。
3) 产品技术能力:云因技术创新而生(当然也变革了商业模式),并持续的演进和变化,技术创新始终是云的驱动力。3A企业均是技术创新的代表,均对云从底层到应用有自主、全栈的产品和技术体系。
4) 规模化运营能力:云基础设施包括了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,涉及几十万台服务器、为客户提供数千万的vCPU。地域上,云是一点接入服务全网,满足各类用户不同需求。这要求,云服务商综合运营能力很强,可以提供安全、可靠的服务能力。Azure具有海量客户和系统运营经验,AWS和阿里均是全球领先的电商平台运营者。
5) 生态构建能力:云是IT集大成者,涉及从硬件到软件,从底层到应用, IOE 都和云相关。并且随着云化进程,云和行业结合紧密,涉及更多业务领域。因此不管是云能力的构建,还是能力的输出,都需要构建云生态,否则这个云就是毛坯的云。3A每家都有丰富、完善的合作伙伴和生态体系。
围绕这五个方面,笔者认为中国公有云市场,互联网(阿里、腾讯)、IT和运营商会三足鼎立,占据头部。中国移动优势——业务上,具有个人、家庭、政企和数字化业务(比如咪咕)丰富的业务,并且内部IT系统也有强大的上云需求;战略投入上,中国移动作为央企,持续性的、大规模的战略投资能力,是一般企业无法匹敌的(从4G、5G网络的建设就体现出来了);产品技术能力,云能力中心在云技术领域有长期的积累(只是前期以内部云化为主),当然和领先厂家有差距;规模化的运营能力,9亿个人用户、1.7亿家庭用户等,以及长达20年网络运营经验;生态构建上,中国移动本身有合作伙伴体系,具有行业影响力、巨大的市场空间,并且相对中立的角色利于生态构建。
当然这些优势要发挥出来,还需要在战略落地中推进。比如在云基础设施构建上,如何发挥云和网络一体化的优势,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订购,一体化开通,以及云+网+应用一体化体验;在自有业务上,如何以云为入口整合自有的产品和业务上云(也包括云专线网络产品)提供运营商特色的云产品,支撑内部系统的云化。从中国移动以往案例看,个人市场从3G不利到4G领先(5G就更不说了),家庭市场从进入到份额第一。笔者相信云业务,只要中国移动坚定不移落实“云改“战略,移动云一定大有可为。
3、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相关变化
截至目前,中国移动实施“云改”战略不到,从公开信息看下有哪些变化。看云服务商的变化,首先看云官网,下面是笔者打开移动云官方的产品列表,基础产品满满两屏(需要用滚动条,带new应该是新上线的),整体产品数量肯定超过100。如果有人半年前登陆过,会知道是稀稀拉拉的半屏,不到40项,也就是说产品数量增长至少150%。
品牌建设上,在广州的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,发布“5G时代你身边的云” 新品牌形象,重塑了移动云新品牌形象。移动云立足企业战略和差异化优势,打造具备云网一体、贴身服务、随心定制、安全可控优势的专业云服务商。笔者在广州机场、中央电视台等看到了移动云宣传。同时,从SaaS合作“千帆计划”到移动云“万象计划”,打造百花齐放的移动云生态体系,实现与合作伙伴共生、共赢、共同成就,加快构建云生态。
基础设施建设上,完成了N+31+X资源池规划,提出“一朵云、一张网、一体化服务”的云网一体化策略。笔者从部分省公司也了解到,移动云资源已经从规划到计划阶段,云改后的首批建设已经启动(大约5-6个中心节点,几万台服务器,是现有资源池的数倍),预计2020年一季度就可以投产。按照这个建设速度,2020年基本上可以建设完成覆盖全网31个省的云基础设施,同期政企专网建设也在进行中。
综合上述看到的信息,但至少可以反映出移动云在运营、产品数量、资源池建设方面,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发生了质变。对于一个央企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,在保持原有业务能较好处理的情况下,能够完成战略方向调整,并带来如此的变化,实属不易。当然,这些变化只是冰山一角,笔者相信2020年会有更多惊喜。
4、谈一下对战略一些理解和几个案例的观点
最后再回到本贴的开始,回应下某通信运营商战略专家的一些观点和案例。通信运营商战略专家,从挺进大别山和辽沈战役宏大开场,提出如下几个观点(逻辑有点乱,大体如下):
一是从了解到一些情况,认为战略执行不到位,得出标题“苏研还是苏研,远不是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!”的观点;
二是以阿里不做SaaS为例,建议更多舍弃,战略清晰聚焦;
三是辽沈战役大规模作战,期待看到大兵团作战,看不上小规模训战;
四是借鉴麦克阿瑟跳岛战术,战术要创新,跳到Docker+k8S弯道超车;
笔者不懂战略,作为一名PPT文字工作者,谈下自己观点。
1、企业战略是有长远性特征,我们大家都知道国家有5年规划,企业一般是3年规划。企业战略作为引领公司发展的顶层设计,前瞻性和长远性是的基本特征,不能经常变。那么战略中的企业定位,更是对企业未来中长期的定位(至少3-5年以上)。因此,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新定位,也是中长期的目标,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因此,现在讲“是不是”没意义,重要的是看是否在实现的路径上。
2、企业战略有创新型特征。战略最终还是要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,并通过差异化取胜。成功的公司都是差异化的,失败的公司都是相同的。阿里是云计算领域的标杆没错,需要对标和借鉴,但是战略上照搬就不对了。何况“不做SaaS应用和被集成”是阿里的战略吗?笔者认为,更多是阿里对生态伙伴的宣传口径。前面有提到,阿里云最早就是满足淘宝平台的,淘宝、天猫、支付宝以及阿里系的应用都在阿里云上,它们不是SaaS应用吗?当然是,而且都是细分市场中的No1。因此,战略上应该尊重每个公司的差异化,如果中国移动照搬了阿里的战略,我相信专家又会提出“和阿里云战略一样,同质化严重,如何竞争?”的问题。
3、战略实施有一个过程(大兵团作战的问题)。中国移动具有大量政企客户和成熟线下渠道体系,适合大规模作战。初期,小规模的训战,可以接近一线客户需求,形成最佳案例和经验,是探索市场的一种活动,进一步的明确目标客户、业务需求和营销方式。积累宝贵的市场经验,在全网复制形成大规模作战。专家提到的辽沈战役,它的成功是,在解放军经历了无数次运动战后,才形成大规模作战的能力,不能看到三大战役就忘记了游击战。并且云是技术创新驱动的,并非人海战术,除了市场营销,大规模作战还体现在产品研发、资源池建设等方面(前面讲到了)。
4、战术要创新,技术上直接跳到Docker+k8S。这是个技术问题,有位技术大牛有篇文章“ OpenStack还是OpenStack,云已不是那朵云!”较好回答了这个问题,大体意思是OpenStack是IaaS的关键技术,无法跳过。看到专家喜欢引用历史,笔者借此机会说下,对于麦克阿瑟“跳岛战术”历史的理解:跳岛战术是麦克亚瑟在南太平洋战场上,破坏日军防御链的方法,导致跳岛的原因是美军伤亡太大(美剧兄弟连就是讲这个故事),无法承受。那么跳岛战术直接带来南太平洋战场胜利了吗?我个人理解没有。南太平洋战场,当时有麦克亚瑟的陆军和尼米兹海军两路攻击,对战场带来转折影响是中途岛海战(日本海军由攻转守),莱特湾海战(基本歼灭了日本海军攻击力量),而放弃登陆日本本土,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战争的结束。笔者没有说陆战不重要,有了海战这个基础,才能跳岛。(扯远了,回来)
我十分同意专家提出的战略要聚焦、组织架构全年转型、技术创新、以及支撑全网提升整体能力的观点;也感受到专家迫切期望中国移动云能力能够加快转型,早日进入国内第一阵营的心情。同时,建议专家:一是能用战略性、科学的视角看待云的发展;二是能给国内云的发展一些时间(让子弹飞一会),长时间看问题;三能够系统性的分析和考虑,在观察上能够全面一些,如果仅凭听说了一些话,就下结论,就会比较片面。最后,欢迎和专家相约谈谈战略、云计算和历史。